笔下文学小说网 > 武侠修真 > 峨眉箭仙 > 第223章 突破守明

第223章 突破守明(1 / 2)

危急之际,吴用忽然对求真问道有了更为深层次的感悟,脑海里杂余念想尽皆摒除,只有《四上智观身大道经》的经文在脑海里不住回响。

灵力再一次在体内流动,如同开闸泄洪,灵力汹涌澎湃,在经络内尽情宣泄,吴用反复默念《四上智观身大道经》,在其导引下,一身灵力逐渐安定平稳,静待突破的契机。

又复吞食了片刻灵力,灵晶兀自旋转吸化,这一次不仅灵晶撑满了整个祖窍,就连边边缝隙之中也被灵力填满,再难以容纳丁点。

灵晶缓缓停止旋转,犹如靠岸的海船,那水面下的螺旋桨一样徐徐停止转动。

嗡嗡……一阵明晦不定的闪光后,一切静止。

诵读经文的声音消失不见,吴用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,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,他心头凛然,却是明白修炼已经到了关键节点。

咔嚓!

忽然一声脆响,一道裂纹出现在灵晶的表面。

经文念诵的声音再一次响起。

吴用紧忙收拢心神,随其一起念诵。

“众生之相,不来不去,非有非无……”

随着一声比一声高亢的念诵,灵晶表面的裂纹咔嚓……咔嚓……咔嚓……扩大,最后整一粒撑满吴用祖窍的灵晶从正中分成两半。

但很意外的是,并没有整个碎成稀巴烂,而是完整的裂成两半,像是被人从中间切了一刀,且也没有剥落——恰恰相反,不知道是否因为适才顶到祖窍内壁的缘故,居然两半贴合在了祖窍内壁上!

吴用见到这古怪的一幕,却先松出一口气。

按照《四上智观身大道经》所记述,突破守明境界这一关,第一步就是充裕灵晶,将其灌足法力,直至其撑满祖窍内壁,然后再在海量的灵力冲击下,由内而外震碎灵晶。

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足满,否则便不可能自行震碎灵晶。

这并非是自暴自弃,而是阴鬼乃是死物,死物残留于世,本身就是“逆理”的存在,违背了天地规律。

如果说在守明境界之前,阴鬼还只是“鬼”,会本能的惧怕雷击火烧,那么到了守明境界,某种意义上而言,它们就不再是“鬼””了,而是类似于人类、妖怪这等狭义上的一种生物了。

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?

当然要从阴鬼最为惧怕的一步入手——死亡。

所谓不破不立,阴鬼生而于“死”,对“死”再了解不过,深知死亡的可怖,因而最难的就是直面“怕死”的念头,抛弃掉旧有的躯壳,破而后立,重新凝聚灵身。

而玄关祖窍乃是阴鬼的根本,等若人类的丹田,要想有根本性变化,须得由此开入手。

这第一步,就是要在祖窍内震碎自己的灵晶,破而后立。

这不是修炼《四上智观身大道经》所独有的步骤,每一头修炼至此的阴鬼都要面临这一个问题。

而第二步……

吴用换了一轮口诀,即感受到了周遭的灵力开始风流涌动,他缓缓张开嘴唇,轻轻一吸——灵力竟尔汇聚成一线被他吸入嘴里,吞咽入腹!

这般吞吐灵力,比之此前暴烈不知几多,海量的灵力源源不断冲进体内,在经络里横冲直撞,当真是前浪未尽后浪又起,一股挤压一股,层层冲刷不停。

吴用脑袋里嗡嗡耳鸣,七窍鲜血直流,可也只能强忍住,尽力保持清醒,念动口诀,导引灵力游走全身。

灵力一路横冲直撞,闯进祖窍内,一股脑冲进了那道裂开的缝隙内,又从另一端的缝隙流出,游回经络。

如此反复几个来回,在吴用不停地汲取灵力之下,他的经络被一次次的冲涌冲得饱胀酸痛,海量的灵力充满经络,无处可泄,转而开始往祖窍内聚集。

原本只是裂开一隙的灵晶壳体被海量的灵力持续不断冲挤,缝隙渐渐被挣大,两半壳体以缓慢但坚定的速度往祖窍内壁顶去。

吴用见状,紧忙加紧催动法决,猛地张圆了嘴,倒吸一气,喉骨耸动,如鲸吞牛饮一般疯狂吞咽灵力。

浮雕外的阴鬼见状几若癫狂,仿佛是为配合他吸收,一拨接着一拨,毫不犹豫的冲向法阵,争先恐后被碾磨成灵力,导入浮雕内部。

吴用体内的灵力本就已经接近饱和,这一下灌进来的海量灵力涌进经络内,原本就被撑得饱胀的经络愈加滞塞,以致于在经络内变成了团状的“黑色棉絮”。

除了七窍以外,吴用浑身毛孔其实都在吸取灵力,这只进不出,灵力全然没有地方可以宣泄,最后一股脑来到了祖窍内。

祖窍又被称之为生灵之“灵明宝珠”,与外天地日月同体,是一身灵性之主,作为人、妖、鬼一身内外之造化所在,天生就有极高的可塑性,人尽不同。

这一海的灵力无处可泄,祖窍便成了唯一的去处,前后蜂拥而至,把祖窍冲得七零八落。可偏生祖窍足够“坚韧”,竟然毫无压力就将所有的灵力给承接受住,一点没有垮塌。

吴用倒是七窍流血,脑袋颇受震荡,可他体内的灵力得以宣泄,其实肉体反倒没有承受多少痛苦难受,稍加凝神,便顾自专心持念口诀。

灵力冲涌进入祖窍,将后者挤压撑大,经络内的海量灵力不复,一切恢复正常后,吴用再一次倒吸一气,海量的灵力再一次冲入体内,然后挤压祖窍,经络内失去压力,恢复正常……

说到求仙问道,凡俗一辈,乃至刚入门的修士总会觉得是件多么缥缈出尘的大事,今天开炉炼丹,明天寻索仙宝,自身寿与天齐,闲时仗剑天涯,踏剑长歌,与仙子佳人同游天下,好不快哉。

不少人总以为开始修道,走上道途,便可以自称“仙家”,学会一招半式,就兴奋得忍不住叫天下人知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