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谦稍作沉思,回应道:
“区区令牌,若非行善政,即便再大又有何用?”
此话一出,朱棣内心不禁一动。
这年轻人,实属不凡。
自始至终,朱棣都在细细观察着他。
眼前的于谦,锋芒尽显,令人难以忽视。
他身上,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秘密。
“你姓甚名谁?”
朱棣询问道。
“草民于谦。”
于谦回答道。
“好,朕记下了。这令牌,你还是还给老四。”
朱棣吩咐道。
于谦略有迟疑,但还是接过了令牌。
“若无他事,草民便先行告退。”
于谦紧接着告辞。
“不急,朕对你颇感兴趣,不知你可有意在朝为官?”
朱棣忽然抛出问题。
他在试探,想了解自己儿子身边的人,究竟有何抱负。
于谦再次陷入沉思。
“难道,你无志于仕途?”
朱棣追问道。
这个年轻人,气质出众,若得重点栽培,必将成为大明的忠臣良将!
“皇帝陛下,您愿意聆听赤诚之言还是顺耳之词?”
于谦谨慎地探询。
“真话而已,朕自当愿意听闻。”
朱棣坦然回答。
“赴京之前,赤子之心,只想为国尽忠。但踏入京城,方知为官易,为民难。”
于谦感慨道:
“同为大明子民,一在繁华之京,一在逃荒之路,环境使然而已。”
“臣恳请陛下,广布恩泽,福被苍生。”
朱棣默然片刻,内心明了。
他深知民间疾苦,年年灾害,百姓饥寒。
然而朝堂之中,敢于直言者寥寥无几。
于谦的坦诚直言,令他对这位臣子更加刮目相看。
“你所言极是,这些事情朕并非无知。”
朱棣语气平静地回应。
于谦轻轻点头,表示理解。
“陛下英明神武,定能感同身受民间之苦。”
说罢,于谦转身悄然离去。
朱棣目送他离开,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。
“老四挑选的人才果然有趣,这个于谦,确实是非同小可。”
朱棣轻声笑了笑,心中暗赞儿子的慧眼识人。
不多时,于谦便返回了燕王府。
与他同返的,是一箱箱的奏折。
这些奏折一一摊开在朱高华面前,他目光如炬,逐一审阅。
身为大明储君,朱高华知道自己断不能优柔寡断。
在决定担任太子那一刻起,监国之任已是责无旁贷。
批阅间,朱高华忽然挥手示意。
悄无声息间,鬼将军现身眼前,恭敬地低头致意。
“主人。”
“我有一事相托,你需速速筹备银两,赈济山东受灾百姓。”
“同时,派人马不停蹄赶往河南,那里的旱情亟需应对。”
朱高华语气平静地吩咐道。
鬼将军领命,迅速退去。
此时,有侍从前来通报:
“太子殿下,汉王爷朱高煦求见。”
朱高华心中明了,这位皇兄的顺从让他暗自点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