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归巢、李中原等人看着老迈的张昌,赶忙上前,恭恭敬敬地行礼:“老司业,我们来看你了。”
眼前的老人身份可不简单,当过国子助教。
但这并不是张昌最得意的经历,他最得意的经历是在东宫!
没错,这个人曾因学问出众,被选为太子宾客,作为太子的宾朋,与太子畅谈过学问,谈论过人生,说起过治国之道……
只不过前些年生了一场病,不得不回乡静养,太子看其有才学德行,便请旨让张昌以司业职致仕。
这是个致仕的官,一个与东宫太子有私交的官。
能走通东宫门路的人,这怎么说也是个大人物了。
张昌知道几人来意,也没客气,直截了当:“若你们想要让我为移民之事出头,规劝知府衙门收回成命,或是为你们大开方便之门,我就只有一句话——朝廷怎么说,你们就怎么做。千万,千万,不要取巧。”
王归巢、郭省等人惊愕不已。
这话还没摊开了讲,你就先堵死了?
王归巢紧锁眉头,不自然地笑了笑,说道:“往年里也有移民,可谁也不曾见过四抽一、三抽一这般移民,这一刀下来,整个平阳府都哀鸿遍野,老司业总该为百姓说句话吧?”
张昌拄着拐杖走向王归巢:“为百姓说句话?你们还真是高看了我,也高看了你们自己啊。扪心自问,你们谁在意过百姓死活,不过是为了自家利益奔走罢了。”
“十年前,镇国公在东宫中秋宴上,说出了吃饭是最大的治国之道!”
“十年间,他一直为这句话奔走,土豆、番薯便是明证!他现在主持移民,为的是什么,还不是为了转佃为农,让他们能吃上饱饭?”
“现在这个时候,任何阻碍移民的心思,都是与朝廷移民大计背道而驰,都是与镇国公的安排相左,朝廷会追究责任,镇国公那也不是吃素的!”
“诸位还是请回吧,我张昌——支持朝廷移民,次子、三子,都将踏上移民之路,离开这山西!”
王归巢、张照等人没话说了。
人家张昌旗帜鲜明地支持移民,还打算送儿子离开,再让他劝阻移民,那就只能撕破脸了。
没想到啊,这个低调的老头子,竟胸怀家国,都到了这个岁数了,还能以国事为重!
看来,张昌这里走不通,只能去找欧阳驸马了,这也是山西唯一一个可以与镇国公抗衡的人物了吧。
魏国公不算,他坐镇行都司,管军务,不管民政。
潞安府,屯留。
知县李澄疲惫地返回县衙,典史傅归赶忙凑上前,言道:“县尊,地主家联合了起来,为了让佃户不大量移民,宣布今明两年收租为三十抽一。”
李澄脸色一沉,拍案而起:“我们辛辛苦苦,走了多少路,费了多少口舌,好不容易说动了一些百姓主动移民,他们倒好,转身就给我们使绊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