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百姓没心思在意这些春风,要么勤于耕作,要么愁于当下。
移民带来了许多烦恼,甚至还带来了一些家庭矛盾,长辈希望留下,儿孙却被衙门说动了心思。
在平遥,豪绅降低佃租、阻挠佃户主动移民的伎俩并没有奏效,知县姚甘来的做法很简单,那就是先游说老人,将老人拉拢过来之后,让老人与衙役每两三天在傍晚聚拢百姓一次,讲述移民之策。
豪绅、富户使了浑身解数,也没有阻挠百姓移民的决心。
平遥土地过于集中,九成以上都是佃户,且每一户佃户只能分摊到少量的田亩,豪绅平日里太欺负人,百姓早就怨声载道,只不过苦于没有生计,也没出路,只能被欺压着。
虽说前面移民之策大家都听得动心,可终究还有重重顾虑,可当顾正臣的告山西父老移民书张贴出来之后,移民途中、安置后的顾虑就一扫而空,当顾虑不在,放心压倒种种考量时,便也出现了主动移民潮。
当然,这与县衙的不断游说也有莫大关系。
有些地方移民难,难在重土难迁,要顾虑祖宗,宗族,有些地方移民容易,许多人是二十几年前因为战乱逃到山西的,最终当了佃户,这个时候朝廷出了新策,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。
虽说回不到原籍,找不回家的那几亩地了,毕竟老朱开国之后当年发布过一条政令,谁垦的荒地,这地就归谁,主人回来了那也是他的地,皇帝给撑腰。
这就意味着,垦荒的人不必有任何顾虑了,背井离乡的人回去也只能从头垦荒,打官司都打不赢。
可回去干嘛呢,亲人要么在身边,要么死光了,这些年但凡能找到,也不至于留在山西当佃户了。当年能进入山西安顿下来,现如今也就能从山西离开,找个地方再安顿一次。
山西巨大的人口数量之中,不少人是这种心理,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的移民难易程度不同,像是太原、汾西、临汾等地,山西本地人居多,哪怕有不少是佃户身份,一家赤贫,那也倾向于留在山西本地,你就是费尽口舌,人家也不想走。
这一次暗访持续了半个月,直至四月中旬顾正臣才返回阳曲。
徐允恭自三月打大同南下至阳曲之后,便教导朱梓、朱檀等人从文书中提取数字,制造表格,分析各地移民进度与状况,见顾正臣回来,便将几张薄薄的纸递给了顾正臣:“先生,太原府、大同府、平阳府的数据基本整理出来了,一些直隶州的数据还在统算,有些县的文书应该在路上。”
顾正臣接过文书看了看,言道:“现在看来,倒是平阳府主动移民的户口数略胜过太原府。”
徐允恭微微点头:“这应该与平阳府、太原府佃户多有关,不过主动移民的户口数与两地摊派下去的移民户口数,还有不小差距,太原府差两万余户,平阳府相差不多。”
汤鼎见顾正臣不说话,索性走出来说道:“先生,自二月起到如今,两个多月了,上上下下多少人不断宣传奔走,这些草民还不愿意,是时候下决心,开始强制移民了。”
顾正臣目光微冷,看向汤鼎:“草民?先生我也是个草民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