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贞观风流 > 第278章 万国皆弱,独有唐强!

第278章 万国皆弱,独有唐强!(1 / 2)

三日时间一晃而过,春暖花开之时,正是去往远方之时。

这三日时间,柴令武一一向昔日的纨绔好友告别,日日饮宴到深夜。

临走时,又与柴绍密谈了半个时辰,才终于带着家眷踏上了前往辽东的道路。

长安到营州,直线距离接近四千里。

柴令武要去营州赴任,其实最快的速度,是走海路。

顺着大河一路东进,抵达登州之后,乘船顺着渤海湾直抵营州,如此,只需两月便可抵达。

可惜,大唐的船,柴令武不敢坐。

尤其是大河上的船,更是稍不注意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。

因此,他只能选择走陆路,出潼关,渡过风陵渡后,一路向北,顺着河北道走并州、幽州、平州,最终抵达营州。

从路程上来说,自长安出发,去辽东营州的距离,甚至比去西域西州的距离还要稍远一些。

而两地的危险程度,则是不相上下。

周边都有强大的敌人盘踞,都有复杂的部族生存。

李世民分别让柴令武和长孙冲各自去两地执行任务,其中也未尝没有要两人一较高下的心思。

毕竟,大唐长安的二代之中,如今冒头的,也就只有柴哲威,长孙冲,柴令武三人。

至于其他二代,可用之材倒也不是没有。

如张公谨家的张大安,张大象,房玄龄家的房遗直,杜如晦家的杜构等人,也是早早的去了地方上任事。

但皆算不上冒尖。

冒尖的柴氏兄弟和长孙冲之间,柴哲威年岁稍大,又早早的领了任务,眼看是要登堂入室了,拿他和长孙冲与柴令武比,显然不公平。

因此,李世民便只能让长孙冲和柴令武比。

至于比了之后要怎么用,柴令武怀疑,李世民很可能是打算将他们留给大唐的下一代君王。

毕竟如今大唐诸臣虽然老迈,但也还没有到退休的时候,起码再驱使个一二十年不成问题。

而李世民如今对自己的寿数,其实也有一个大体的认知。

他年轻的时候,受伤过重流血过多,早已伤了根基。

此外,便是心理上的压力,也注定了他不可能长寿。

这些事情,李世民虽然未曾亲口与他说过,但有些事情,是不用说透的。

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一些信息,便足以让人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
何况,柴令武是知道历史上的李世民是只活到了五十一岁的。

这个年纪驾崩,不算早夭,但也绝对算不上长寿。

所以,李世民现在就开始给下一代君王培养人才,可以说是完全合情合理。

怀着这样的心思,柴令武充满斗志的踏上了去往营州的道路。

太华山下,已经出发了好几日的柴令武正在规划去往营州之后要做的事情。

裴行俭打马凑在他身旁,望着柴令武已经看着舆图沉思良久,不由小声问道:“营州北边盘踞的奚,契丹,还有高句丽北边的靺鞨人也能用啊,您不打算将他们算进去吗?”

柴令武沉吟着摇摇头,没有说话。

见柴令武明显不打算采纳他的提议,裴行俭顿时有些不解地挠挠头。

他不太明白,这些国家明明都是大唐的藩属,大唐是有权力调动这些部族兵的,为什么这位师尊却不打算用?

这不是明摆着浪费资源吗?

裴行俭正疑惑间,柴令武也从舆图上收回了目光。

他随手将舆图递给裴行俭,才缓缓开口给他解惑道:“你说的这些国家,名义上虽为我朝藩属,但事实是他们距离高句丽更近。”

裴行俭刚刚收好舆图,闻言顿时更加不解:“这能说明什么,我大唐还比高句丽更强呢,他们难道还有胆子和高句丽联手对付我大唐不成?”

“对付大唐他们或许不敢,但暗中使一使绊子,还是没问题的。”柴令武目视前方,缓缓出声,开始了今日的授课。

裴行俭还是有些不能理解柴令武得出这个结论的论点是什么。

他目露沉思之色,脑海之中疯狂运转。

沉思片刻,他蹙眉道:“师尊是担心,他们和高句丽联手?”

柴令武答非所问道:“高句丽的存在,对我大唐而言,便像是如鲠在喉。但对于辽东的大多数部族来说,正是因为有了高句丽的存在,他们才能免于和我大唐直接对上。哪怕是对我大唐一向还算恭敬的新罗,倭国,其实也都是很需要高句丽这个缓冲地带继续存在下去的。”

柴令武说完,不等裴行俭问出自己的疑惑。

便接着说道:“所谓的国际局势到底是怎么回事,老祖宗其实很早就已经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正确答案,那便是远交近攻。你可以将自己代入一下那些小国视角,假如大唐这样的强大帝国,与你所在的部族直接接壤,你会不会担心,会不会害怕,你细想一下,便能明白其中关节。”

听完柴令武的长篇大论,裴行俭先是愣了一下。

随即便低下头,陷入了沉思。

将自己代入小国视角,这是他从未设想过的方向,也是他从未接触过的思维误区。

在他看来,只要大唐强大,那么其他国家就该恭顺,就该听话才对。

毕竟,违抗强者,那无疑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。

见裴行俭陷入了深思,柴令武接着说道:“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,叫做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酣睡?其实也能很好的诠释出所谓的国际局势是怎么回事。”

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酣睡?”

裴行俭眼神明灭不定,像是抓到了一点什么,但又很朦胧。

柴令武见状,也不再多言。

他知道裴行俭的想法,那就是大唐现在最强,其他国家就应该无条件顺从大唐。

而这,也是目前所有唐人共有的思维。

这种万般皆弱者,唯有大唐强的思维,固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。

但也很容易培养出唐人自大的心态。